| 關於福森 | 在地深根【鵝公髻山】

 

 

造林是為了下一代、為了永續循環

 

150公里的距離,2.5小時的車程,福森團隊自台中中興大學出發,前往位於苗栗南庄鄉與新竹五峰鄉交界的鵝公髻山參訪。由於連日的陰雨難以入山,讓我們多次更改行程,終於在4/12迎來睽違已久的好天氣。穿過自然的雲霧,透過永泰林業工作人員林先生的帶領下造訪鵝公髻山位於海拔1100~1300公尺處的第七林班。入山口處即可看到高聳矗立的柳杉林,徒步行進中一邊聽著永泰林業的林先生介紹森林植物與台灣林業發展概況,一邊感受森林的芬多精與自然的雄偉壯觀。

 

 

杉林步道的一隅,一座藏於樹林中的大型木作印入了我們的眼簾,原來是建築設計師─郭恩愷老師的木造藝術創作《習森》。令人讚嘆的是整座大型木藝,不使用氣釘,並利用木材的韌性以蒸氣曲木方式塑型構築出翼型設計,不只呈現出飄揚於森林之中的意象,更賦予這份創作一份使命,使它成為一個森林風雨教室,人們可以在《習森》的庇護下,習得林業、森林萬物的意義。

 

特別的是這座木造藝術也不做任何防腐措施,為的是將來作品所使用的木材還能回收再製、再利用,甚至作品能在不破壞森林一木一草的情況下,完美融入自然、與森林合為一體,這份永續循環、珍惜自然資源的精神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裡。

 

 

當我們還沉醉於郭老師的藝術創作時,樹林間突然傳來鏗鏘有力地呼喊聲,原來是永泰林業的梁兆清理事長與我們打招呼。事實上梁老闆聽到福森團隊要來參訪,一早特地驅車前往林班等待我們的到來,只可惜時間上的關係,錯過了與他深談的機會,對他感到十分抱歉,也覺得遺憾。

梁老闆已年近80,這一生都在為台灣林業發展盡心盡力,為了能將國產材發揚光大,並使台灣森林能永續循環利用,與林務局共同合作為森林維護與復育工作投入了大量心血和努力。復育森林所耗費的人力及資金通常遠遠超過政府提供的補助,但梁老闆還是堅持所做,他認為這一生種樹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下一代、下下一代。

 

 

雖然無法與梁老闆細細長談,但他還是特別為我們安排參觀植樹的作業過程,在步行數分鐘後,便見到賽夏族部落的施長老正帶領著原住民團隊進行樹苗植栽作業。永泰林先生與我們解說道:通常造林作業會在雨量豐沛的季節進行,為的是能讓雨水灌溉樹苗,提升樹苗存活率。

 

雖然目前樹苗存活率已達九成以上,但復育森林之事並非如我們想像中的簡單。每棵樹苗植入大地後,就只能靠天氣、靠運氣存活下來,植苗後的3個月便能知道樹苗是否順利存活,若因缺乏雨水灌溉、氣溫溫差大等天候因素而導致樹苗死亡,就必須重新植入新樹苗,而順利存活下來的樹苗則必須再歷經數十年的歲月,才能成長為眼前的森林大樹。

 

鵝公髻山的林場中不只有柳杉,步行約40分鐘後,還看到了台灣杉、福州杉、肖楠等樹種,而眼前與我們等高的小肖楠,很難想像其實它已經活了十幾年的時間。永泰林業的林先生打趣說道:「等待我們看見這些植物成長茁壯為巨大樹木之時,已經是來生的事了!」

 

 

待我們參觀完林場環境後,施長老親自為我們示範植樹過程,年紀70多歲的他身軀依舊硬朗,植樹經驗已數十年,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樹苗成長與山林復育。只見他手裡拿著一支鋤頭、腳踩一雙雨鞋,像在走平路似的奔爬近90度的斜坡上,僅花不到15分鐘就種植了十來棵的樹苗。我們帶著擔心及不可置信的表情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並將過程拍攝記錄下來,從沒想過原來植樹也會是這麼危險的事,並非人人都能做到,由於平常只能見到植物本體與它的萃取物,能親眼看見造林過程,我們感到非常新奇、難忘。

 

 

造訪鵝公髻山所經歷的一切都讓我們感動萬分、內心澎湃不已,原來在台灣這座小小島嶼上,還有這麼多人在為這塊土地、森林與環境盡心、守護。對永泰林業梁老闆而言,一輩子從事林業工作是因為取之森林,也想回饋森林;郭恩愷老師的木造藝術是希望能傳達以敬重森林的心,珍惜、妥善運用每個得來不易的木材;施長老的植樹工作更多的是敬仰山林萬物的心、為了下一代種下一棵棵的樹苗。

 

  

 

福森精油多取自於台灣森林,這次參訪目的也是希望在取用森林資源的同時,也能確保這些資源是在合法的情況下達到永續循環,從中也想多了解台灣的造林作業以及永泰林業為復育森林所投入的心血和努力。每一份森林資源都需要透過前人花費不少的心血努力才能取得,福森也希望未來能持續秉持著環保永續的精神,提供給每位森友們天然合法的植粹精油,一起用珍惜愛護的心,享受大自然的餽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