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上一頁

 

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為台灣民俗文化的重大節慶,在台灣大家熟悉的節慶活動不只有吃月餅、柚子的習俗,在醬油廣告的推波助瀾下「一家烤肉萬家香」的烤肉文化更成為了台灣獨有中秋特色,除了上述大眾熟悉的習俗活動,今日小編也來分享其他台灣地區特有的民俗文化。

宜蘭吃菜餅
在宜蘭吃的月餅叫「菜餅」,雖然名稱為「菜」餅,不過裡頭的餡料並無任何蔬菜,是因為素食者也能盡情享用而得名。菜餅是以麵粉製成,中間會抹上黑糖,近幾年還會添加「金桔」 一同烘焙而成。與一般月餅不同,外觀較薄、口感酥脆且不油膩,懷舊的黑糖味更是當地老一輩記憶中的好滋味。
(圖片來源:隨意窩─旅人Carrie愛漫遊)

中南部安土地公拐
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除了會祭祀月娘也會祭祀土地公,傳說在早期農業社會土地公被農民視為庇佑豐收的神明,因此在這天,嘉義、雲林一帶的農家會準備月餅以及土地公愛吃的麻糬、花生糖做為供品祭拜,並以金紙、竹枝製作土地公拐插立於田埂邊,讓年事已高的土地公可以拄著拐杖行走,幫忙巡視田中的農作物,祈求風調雨順、歲豐年稔之意。
(圖片來源:Wiki百科)

金門博狀元餅
「博狀元餅」並不是一種糕餅的名稱,而是一種擲骰子拿獎品的民俗活動,又稱為「搏狀元」、「博中秋」以及「博餅」。據說此活動是鄭成功領軍時為穩軍心、撫慰官兵思鄉之情而發明的娛樂遊戲。早期自廈門傳來台灣,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雖然為金門代表性中秋活動,但在台灣中南部、東部的少數鄉鎮也同樣流行此民俗文化,相傳博餅有如「預卜」,可以預測未來一年內的運氣好壞。
(圖片來源:金門觀光旅遊網)

馬祖鐵板燒塔節
燒塔節是自福州傳來台灣的中秋百年禮俗,目前全台灣僅馬祖鐵板村還保有此民俗活動,當地民眾會利用碎瓦片或磚頭砌成高塔,於中秋夜晚時燃燒高塔並將廢棄物一同丟入燒毀,有象徵將過去不順遂的事物及厄運燃燒殆盡,迎接新開始、帶來新希望的意涵。
(圖片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下周六便是中秋節了,森友們的家鄉是否也有特殊的習俗文化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喔!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