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台灣 | 民俗節慶【冬至地方習俗】

 

 

冬至 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家家戶戶多會進行祭祖、吃湯圓、餃子、餛飩與進補等習俗,除了祈求家人團圓平安,也感謝上天與祖先的庇佑,但森友們知道嗎?在台灣,有些地區擁有著非常獨特的冬至文化,今天小編就要來與大家分享!

 

客家人 在冬至也會祭祖、吃湯圓,不過客家人的湯圓稱為「粄圓」,不只有甜還有鹹。鹹的 粄圓 以大骨熬煮的湯頭為基底,添加香菇、筒篙及包有內餡的大湯圓,最後再以油蔥酥點綴提香,湯汁味美、油香四溢,是客家人獨特的冬至美食!此外,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道最醇淨,用它釀酒可使酒水柔和爽口、甘甜生津,因此不少客家人也會在冬至這天釀冬製酒。(圖片來源:楊桃美食網)

台灣離島的冬至習俗很不一樣!

馬祖 地區在冬至時會將糯米搓製成丸狀,再用水煮熟做成湯丸,在當地稱為「𥻵」,外觀與湯圓相似,不過食用時會蘸糖粉、豆粉或花生粉,由於𥻵與「時」音相同,因此有吃「𥻵」可以時來運轉的象徵。(圖片來源:大同世界)

 

澎湖 地區在冬至這天不只吃湯圓,還吃「菜繭」以及「雞母狗仔」,菜繭 分為鹹、甜兩種口味,鹹的菜繭是以糯米包高麗菜、筍絲、肉絲、蝦米等餡料製作而成;甜的菜繭則是以糯米包花生砂糖製成,外型似水餃、元寶,在冬至祭祖時,是必備的美食供品。(圖片來源:flickr_澎湖小雲雀)

 

雞母狗仔 是早期澎湖先人生活較清苦,在冬至祭祖的供桌上,會以手捏糯米製成六畜外型,並在外皮點上紅胭脂增添色彩,充當三牲供品。在冬至這天大人、小孩會一起團圓捏製,是不少澎湖人的童年回憶,雞母狗仔不只展現了澎湖先人的智慧與節儉,更成為澎湖特有的冬至文化。(圖片來源:澎湖時報)

 

冬至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飄著湯圓甜香,福森在此祝福森友們都能一家團圓、平安,冬至佳節愉快!天氣依舊寒冷,期許福森的暖森香氛能陪伴您渡過冬日,帶來療癒、溫暖的森林體驗。